资料显示,自2000年起,全球主要金属的可采年限分别是:铁为68年,铝为177年,铜为26年,锌为22年,镍为46年,铬为278年,锰为92年,钨为78年。
2004年,我国10种常用有色金属总产量达到1397.85万吨,增长17.53%,是连续第三年居世界第一。但随着产量和需求的快速增长,资源、能源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:目前我国50%的铝资源、70%的铜资源和30%的铅锌资源依赖进口;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总能耗已超过6000万吨标准煤,电力是有色金属生产的主要能源。我国有色金属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靠扩大采、选、冶企业的规模,污染物排放总量上升是必然的,而且排放的废水、废气毒性大,难治理,固体废物利用率低。
实现有色金属的可持续发展,资源循环利用是必然的选择。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循环量(再生有色金属总产量)约占我国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0%以上,但再生有色金属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小,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低,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低,生产过程环境污染严重。
为此,需要制订并实施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的法律和政策,同时要加强研究与开发,促进企业技术进步。回收利用这一块基本上是自发成长起来,过去没有技术进步,没有科研。比如手机电池用上二三百次就不能用了,手机电池里面大部分是钴,钴是我国的稀缺金属,8%是靠进口,但是现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。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政府对资源循环的研发予以有力支持,我国应该吸收一些先进国家的经验,条件成熟时,可建立一些资源循环的科技示范基地,它们既是新工艺、新设备的试验基地,也是对国民进行资源循环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。
|